“数利”基础设施总论

发布时间 2022-05-26

专家解读



为国民经济、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工程设施和公共服务系统称为基础设施【2】,如公共交通、输油管道、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等基础设施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总和【3】。


农业经济时代有水利基础设施,工业经济时代有电力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成为当时经济形态发展的关键支柱。类比到数字化领域,数据的流通和利用,同样需要有水利和电力那样的基础设施进行支撑,也应该建设相应的工程设施和服务系统。因此,应该从国家和地方数字经济到关键领域或产业数字经济视角,把握数字经济规律、洞察数据要素本质、结合基建经验、把握新规律、使用新方法来指导我们探索和发展数据要素,布局与数据紧密相关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以标准化和系统化的结构支撑和约束数据要素,最大化地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开发、利用数据,发挥数据效能,利用数据获得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迸发出数字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活力和新价值。




新老基建融合共生,基础设施化、数字化、运营化趋势明显



(一)基础设施化支撑国民经济上规模,拉动经济增长


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相当程度上得益于支撑国民经济的主要元素如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务等都快速实现了基础设施化。基础设施化发挥基础设施建设的乘数作用,能够拉通领域全产业链,支撑国民经济上规模,带动经济增长。今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会议强调,“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系统谋划、整体协同,精准补短板、强弱项,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调动全社会力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会议还提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传统基础设施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政策引导和市场培育,要多轮驱动,发挥政府和市场、中央和地方、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多方面作用,分层分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新老基础设施细分赛道做了全面的分类和阐述,主要包括五大类,一是网络型基础设施(交通、能源、水利等),“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 二是产业升级基础设施(信息、科技、物流等)。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四是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农村水利、农村环保、农村交通运输体系)。五是国家安全基础设施。“要科学规划,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全生命周期,统筹各类基础设施布局,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协调联动。”中央财经委十一次会议精神表明,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需要统筹协调、共建共享、互联互通、融合共生,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整个基础设施领域,涵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产业,具有突出的“基础设施化”特点——既具有基础性、公共性、先导性、规模经济性和社会性等基本属性,也具有系统性、网络性、规模性、经济性和长周期性的特点【3】。会议明确,“要适度超前,布局有利于引领产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设施,同时把握好超前建设的度”。 基础设施建设可以统筹发展和安全,具有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双重作用。


(二)基础设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特征明显


作为新型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字基础设施,已经成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备基础设施的基本属性,且基础设施化速度很快,特别是对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有突出表现。不过,作为基础设施体系的“新成员”和“后来者”,数字基础设施的基础设施化程度尚低,基础设施应该具有的强公共性、规模效应和经济性还有待提升,尤其是在庞大的、需要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产业侧市场,越来越多的业务场景和业务需求纷纷涌现,有更多的新型基础设施或数字基础设施出现并补充到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中来。就是说,数字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和内容会不断更新和变化,“全国两会”提案中提到的 “数利”基础设施就是典型的数字基础设施代表。新型基础设施和数字基础设施具有鲜明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特征,即,其共性特征是数字化,能够释放“数字红利”【4】,与传统基础设施有着显著区别。


(三)以基础设施运营化来提高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


对于以“铁公基”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以及与数字化技术紧密相连的新型基础设施而言,均是巨型、复杂和长周期性的系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关乎发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当下和长远,不仅关系到经济效益,还涉及到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的中长期效益, “要注重效益,既要算经济账,又要算综合账,提高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因此,需要准确把握基础设施的演进过程、发展阶段和业务场景应用特点,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功能,探索适合的发展建设模式,加速完善和形成其基础设施属性。“要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规范发展、阳光运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政设施投资运营。”强化运营和监督管理,探索多种创新的运营方式,推动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各类主体参与到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建设运营中,以基础设施运营化来提高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ToB和ToG侧天然就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者和运营者,特别是ToB产业侧,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方面更是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理解,建设一个稳固安全的基础设施,更重要地是加强基础设施运营,以运营化思维,通过对基础设施的全面运营来提供强大的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首先,要求未来的IT结构和基础设施需要对外适度开放,来承接外部基础设施的服务,将自己变为神经末梢或神经元。其次,从智慧城市和产业侧看,城市、行业、产业链等业务群落,基本都已经开始建立覆盖整个区域和领域的IT基础设施,而网络安全基础设施也是其中的重要支柱。再者,基础设施不是“静止不动”的地基,是通过对基础设施全面运营,基于基础设施提供强大的公共服务,构成了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全面运营到拉通整个服务价值链的公共服务,通过这个全价值链来支撑和满足千行百业的各类服务和应用需求,特别是为ToB和ToG侧提供的产业互联服务显得尤为重要,比如“上云用数赋智”【5】的上云服务、用数服务和智能化使能服务等。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行稳致远



(一)新型基础设施支撑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发展均伴随着基础设施的大建设、大提升,这一经济规律也同样适用于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经济将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优化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重构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数字经济连续5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3月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以独立成段的方式【6】,提出“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同时完善数字经济治理,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关于数字经济三大支柱的说法,业界有两种,第一种认为数字经济的三大支柱【7】,一是数字产业化,是基于数据、信息网络和数字技术应用的新商业模式;二是产业数字化,是国家基于数字产业化来推动传统制造业、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三是新技术驱动、以数据为核心要素的新型基础设施。第二种认为数字经济的三大支柱,也就是推动数字经济新形态的“三驾马车” 【8】,一是数字技术;二是数据要素;三是新型基础设施。上述两种观点均将新型基础设施作为数字经济的三支柱之一,可见新型基础设施对于数字经济发展起到了基石性作用,是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的关键抓手。


(二)数字基础设施成为新型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


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关键组成部分的数字基础设施,一般是指以数据创新为驱动、通信网络为基础、数据算力设施为核心的基础设施体系【9】。数字基础设施的目标是为数据要素的流动修筑“信息高速铁路”,即为数据安全有序地流通打破壁垒、保驾护航,让数据之“路”畅通起来。工信部在“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中指出,数字基础设施包括三类内容【10】,一是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5G、千兆光纤网络、IPv6、移动物联网、卫星通信网络等),二是数据和算力设施(算力中心、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区块链基础设施等),三是融合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不难看出,数字经础设施不仅具有纵深渗透以及显著的集约整合能力,能够有效打破信息界限、知识界限、产业界限、空间界限,而且可以将消费需求实时传递给供应侧,双向赋能供给侧与需求侧,使供需两侧形成双螺旋式的持续互动,全面推动要素化,改变经济社会的生活方式、建设方式和运营方式。





多维度认知“数利”基础设施



水利及其基础设施是农业经济的命脉,电力及其基础设施是工业经济的血液。以水利基础设施和电力基础设施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以及以数字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柱,为国民经济和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构成了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数利”基础设施是约束和支撑数据要素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是数据基础设施


在数字基础设施支撑数字经济深化发展进程中,数据要素发挥着关键引擎作用,数据要素 “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如同“石油”、“血液”和“流动的水”一样贯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数据要素是新的生产力,可以产生动力,同时也是生产要素,数据要素的汇聚和流动可以带来价值,能够带动技术流、人才流、 资金流和物质流,形成“数力”。在数字化不断深入、数据日益重要的背景下,用于控制和调配数据要素,实现对数据要素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达到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发挥要素价值的目的而构建的工程就是“数利”工程,具体就是,在严重依赖数据的数字化背景下,由数据湖、数据链连通协同平台以及其他数据业务相关的协同专项基础设施就构成了“数利”工程。通过数据要素聚合流通过程,催化从量变到质变的枢纽效应,将数据要素进行综合治理和配置,安全和充分地利用数据价值,获得竞争优势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就是“数利”基础设施。可概括为:在数据要素全生命周期内,用于支撑和约束数据要素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即为“数利”基础设施。


(二)全面认知“数利”基础设施涵义的两个起点


为了更便于描述清楚“数利”工程和“数利”基础设施的涵义,我们可以从数据原生【11】和数据战略【12】两个起点,聚焦在数据势能和数据动能两个焦点上来理解这两个概念。也就是说,“数利”基础设施是有关数据原生和数据战略的系列数据工程,事关数据势能和数据动能【13】两大焦点。


数据原生:原生就是那个比较原本的、内在的,而不是外挂的、补丁式的。首先是延续基本框架,其所基于对象的基本框架,即沿用数据的“采-存-算-通-管-用”业务价值链基本框架,即数据的采集、存储、计算、流通、管控和利用;其次是符合本质规律,数据的本质是信息的量化,其基本特征就是容易复制,这也是数据与其他要素的本质区别;最后是满足根本诉求,数据是要流通的,那么隐私计算就是要力图实现流通而不拥有,可算但不可见。由云原生延伸一下,可以有“云原生安全”、“云原生数据库”、“访问原生”、 “安全原生”、“数据原生架构”等诸多原生,还有启明星辰在2021年末提出的“数据原生安全”概念也是一样,数据原生安全的核心就是提醒我们回归本源看数据安全,将“三本”认知,作为解决问题的起点和初心。


数据战略:是围绕数据发起的战略,是指机构决策者通过建立或优化数据以及数据的生产者、使用者和支撑系统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建立全景数据视图,统领、协调各个层面的数据管理工 作,提高数据管理规范性和效率,确保各级数据使用者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数据服务和支持,继而使能业务目标达成和利用数据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规划。数据发展愿景、目标、建设原则、数据能力建设的关键举措(如数据资产管理、数据标准、数据架构、数据开发、数据质量、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数据应用、数据估值、数据安全等)、实施路径策略和数据战略效能评估体系(如数据能力评估、实施评估、安全评估等)等构成数据战略框架。


(三)全面认知“数利”基础设施涵义的两个焦点


聚焦在数据势能和数据动能两个焦点上来理解“数利”基础设施。


数据势能:可以理解为从数据赋能数字化转型,数据驱动业务、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等角度,通过数据要素化和数据资产的开发、管理和运营等手段,聚集数据能量,实现数据要素和数据资产的保值增值。也就是说,数据势能聚焦于第一曲线(过去到现在业务增长总和,是赖以生存的基础)和第二曲线(现在到未来业务增长总和,是持续增长的新引擎)。


数据动能:围绕数据生态场景,数据交易模式,创新数据衍生产品和隐私保护等领域,通过多元化的数据共享手段,让数据流通起来,充分唤醒数据潜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就是说,数据动能聚焦于要素市场、数据资产和数据衍生品等方向。


在数据势能和数据动能两个焦点上,可以利用“数利”基础设施,加大数据势能,加快数据动能,促进数据势能和动能转化,更好地支撑和制约数据,利用数据获得竞争优势。


(四)“数利”基础设施作为实施数据之治的支点和抓手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以数字科技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数据治理成为当前数字社会治理的重点,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创新与治理能力提升的核心,以数据之治推动中国之治,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4】。报告内容启发我们,数据之治成为中国之治的一个重要切入口与推动器,将“数利”基础设施融入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中,将“数利”基础设施作为布局实施数据之治的支点和抓手。借鉴水利基础设施的水利工程和流域化治理模式,构建“数利”基础设施的“数利”工程和数据流域化格局,让数据要素在“数利”基础设施的支撑和约束下,能够安全、顺畅和可持续的流通,以凸显其基础性、战略性的汇聚效应和乘数作用,充分发挥其资源化、资产化和资本化的要素化价值,拉动数字经济能够快速发展、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对于“数利”基础设施的理解,就是从数据原生元起点认清数据本质,用数据战略视野把握数据规律,聚焦于数据势能和数据动能两个焦点,将其融入到国家治理体系之中,利用基础设施化、数字化和运营化的模式来开发、利用和治理数据,获得战略优势。


(五)从都江堰水利枢纽看“数利”基础设施工程框架


被誉为世界水利工程巅峰之作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其渠首枢纽工程是整个工程的灵魂,由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金刚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以及遍布于成都平原上的自动引流灌溉渠系统共同组成,结合不同季节来水来沙的变化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的整体,达到分水、排沙、引水、泄洪、减灾和灌溉的目的,即“分四六,平潦旱”。


鱼嘴分水提作为分水工程,主要负责分水和排沙,发挥自动调剂水流量的作用,即“四六分水,二八排沙”,使成都平原能够“水旱从人”。飞沙堰泄洪道作为排沙工程,主要负责排沙和泄洪,根据弯道流体力学原理,飞沙堰将砂石“抛”到外江,完成二次排沙,确保下游河道不被淤积,这就是飞沙堰的“正面引水,侧面排沙”的作用。宝瓶口进水口作为引水工程,主要负责引水限流,起“节制闸”作用,调节进水量,形成连通了成都平原的自流灌溉渠系和灌溉网络。


如同都江堰水利工程一样,“数利”基础设施也应该是由若干主体工程、附属工程和配套工程组成的一个相互配合有机整体。在功能上需要具备结构清晰、要素合理、能力齐备和迭代演进的特点,构建数据枢纽和数据中心集群等主体工程,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数据流域化大格局”框架,实现其作为数字基础设施而应该具备的基础设施属性,即创新性、引领性、基础性和经济性价值。


“数利”基础设施的“1+1+1+1+N+1”“主体工程”框架,即一个数算底层能力框架,一个数据湖,一套数据链,一个运营中心,N个用数场景和一个数算安全框架。工程框架示例如下图所示:


1.png



图1-数利基础设施工程框架示例


具体内容如下。


1、数算底层能力框架。该框架作为“数利”基础设施的底层能力基础框架,支撑核心能力,是能力底座,相当于水电站发电工程。


2、一个数据湖。数据湖是“数利”基础设施的数据底座,主要用于构建一个完整的“业务数据化”、“数据资产化”和“资产服务化”数据增益体系,以便更好地支撑多样化的用数场景,相当于水电站大坝工程。作为数利工程的综合存储空间和数据分析提炼工场,每时每刻都有来自于千行百业的多维异构数据汇入数据湖,完成业务数据化;每时每刻也都有不同的算力引擎对数据湖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将数据要素聚合、加工、提炼、衍生为高价值信息和情报,为场景化业务赋能,实现数据业务化,完成数据源于业务又反哺业务的循环。


3、一套数据链【15】。数据链借用的是军事术语,数据链打通地理空间相对分散的多传感器、武器系统和指挥信息系统等作战平台之间的“数”动脉,是战场末端(单兵终端、武器终端和网络终端)聚能的“倍增器”,是军队制胜战场的重要支撑【16】,是整体战斗力跃升的基石。美军高层曾表示:“数据链是武器装备系统的生命线,我们带到伊拉克战场的最尖端武器就是数据链。”数据链是在高度信息化武器系统内部和不同武器系统之间传递、交换、共享战术数据的手段,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对数据链做了界定:“通过一种或多种网络结构和多种通信媒介,在两个或多个指挥控制或武器系统接口之间,实现战术信息的交换”。数据链是链接指挥中心、作战部队、武器平台的一种信息处理、交换和分发系统,能以统一的格式标准和约定,实时、自动、保密地传输各种战术数据,形成实时、准确、完整的作战态势图,使指挥员无论处于哪个指挥位置,都能知己知彼、依令而行,达成作战行动的高度同步。将军事数据链类比到“数利”基础设施,数据链就是在数字基础设施系统内部和不同数字基础设施系统之间传递、交换、共享数据的手段,用于打通“数利”基础设施的“数动脉”,形成数据链网络。


4、一个运营中心。运营中心即是统一服务门户也是统一资源调度枢纽,完成资源互联和统一调度,是能力枢纽,执行服务编排、资源调度、效能验证等。


5、N个用数场景。数据要素与应用场景交叉融合,数据要素安全流通、数据要素开放共享、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数据要素加工衍生、数据要素市场化交易、数据要素跨境传输,体现数据要素价值的诸多用数场景和需求。注:用数场景需要纳入“数据战略”框架内,从数据战略这个制高点上规划设计。


6、一个 “数算安全框架”基础设施。从长远来看用户的需求会逐渐归拢为两类方向的安全刚需,一类由网络系统到云化层所组成,称之为算力安全,云、网、边、端都可以作为算力的组成部分;另一类是数据安全。数据有独立的刚需求,总书记最近在很多国家级的文件中提到的关于安全的论述,特别是关于总体安全观的论述,已经将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并列;在“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也是这么提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东数西算”工程在数据传输中将催生数据流转、存储、计算的安全需求进一步提升,因此,“数利”基础设施对接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布局,深化顶层设计,完善云网边端数安能力服务资源池,完成能力服务化的互联互通等规划建设方案。数算安全框架的典型能力基础设施工程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内容:


网络空间资产测绘基础设施、资配漏补和漏洞缺陷管理基础设施、全域全视图态势感知基础设施、云网边端数安能力服务资源池、网络威胁情报流水线基础设施、应急指挥和资源调度基础设施、数据容灾与业务弹性保障基础设施、供应链与安全开发基础设施、虚拟对抗与网络攻防实战化演练基础设施、蓝军和众测队伍训练基础设施、网络与数据安全人才培养基地等。


在数字化技术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数利”基础设施的涵义和内容会不断演进和持续变化,所以上述“数利”基础设施框架不是固定不变的,框架及其内容也会因时而变和因势而变。


此外,“数利”基础设施作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一种形态,以基础设施化的方式建设、投产和运营,提供随取随用的数据要素化公共服务,像使用水和电一样使用数据。同时形成“数利”基础设施评价指数,纳入到数字经济指数【16】体系框架内,用以引领“数利”基础设施发展并衡量对数字经济的贡献。




基于数据流域化特点,在城市与关键行业落地建设“数利”基础设施



 2022 年 2 月 17 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等四部 门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 8 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 10 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一)围绕“东数西算”战略布局落地“数利”基础设施建设


助力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实施,以东数西算八大枢纽作为“数利”基础设施底座,建设数据流通与应用机制,打通数据要素流通壁垒,推动数据流域内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转型升级,全面支撑城市和行业两种数据流域化格局的良性发展。而在地方经济和产业经济领域等方面的对接,必须有对应的政策机制和发展指引,就如同“南水北调”这个国家级工程,在流域内及跨流域的各地方都应当有相应的水利工程来对接。


(二)以城市为支点,全面推进数利基础设施建设


在“东数西算”枢纽城市布局建设“数利”工程枢纽节点,弥补数字经济发展短板、加快转型,以助力城市数字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加快数据资源安全开放共享、数据要素安全自由流通,优化东西部间互联网络和枢纽节点,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引导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以东数西算的八大枢纽和十大集群为核心,结合地方智慧城市群规划,建构区域化的数据流域化格局,如同水系流域一样将数据要素分布在数据流域内,让数据要素像水一样安全、顺畅地流淌在数利基础设施内,可以像使用水力和电力一样安全、便捷地使用数据要素。


在地方经济领域中,应当如何拉动数字经济,需要有相对直接、聚焦、明确的指引。也就是说在国家的新基建指引中,需要进一步明确作为新经济火车头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应当包括哪些类型的重要工程。这些数利基础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城市级算力基础设施(城市公共数据中心),城市数据流通交换交易基础设施,城市级网络安全运营中心基础设施,城市级数据安全治理基础设施,城市级数据灾备中心基础设施,城市级云网融合边缘安全接入基础设施等等。未来的城市都将成为数字城市,上述数利基础设施就是数字城市的数据基座。


(三)以关键领域和产业为支点,推进“数利”基础设施建设


从产业和行业角度看,随着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进程加快,数据总量呈爆发式增长,行业内和行业间数据的共享、拉通、衍生和流通的需求旺盛。贯通东数西算八大枢纽和十大集群,强调数据在产业链、行业内和行业间的流通,能够像水一样安全、顺畅地流淌在产业和行业数利基础设施内。从数据流域化格局看,不仅仅有围绕城市的区域流通格局,还有围绕产业链的行业流通格局。在这个过程中重视数据驱动产业全价值链运营,建构产业化和行业化的数据流域化格局。这些数利基础设施包括但不限于:行业级算力基础设施,行业数据流通交换交易基础设施,行业网络安全运营中心基础设施,行业级数据安全治理基础设施,行业级数据灾备中心,结合行业特色的算力基础设施或数据基础设施等。


参考文献:


【1】卢陈涛.大数据融合下的智慧水利枢纽集成技术[J].广西水利水电,2022(02):118-121. 2022.02.011

【2-3】牟春波.韦柳融.《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模式》

【4】数字红利,2016年世界发展报告:数字红利.清华大学出版社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6,16】毕亲波.潘柱廷.《谈构建权威数字经济指数(DEI)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妙德经略.

【7】宋玮. 三支柱掀起数字经济奔腾浪潮. 

https://www.yicai.com/news/100930993.html.

【8】闫德利. 数字经济再认识:它是什么,不是什么?。

https://mp.weixin.qq.com/s/7Hu7SvtHi1prDlJLrZQreA.

【8】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https://m.gmw.cn/baijia/2022-05/06/35712863.html

【10】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5年基本建成安全可靠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

【11】潘柱廷.《零信任的“问题”》.中国信息安全.2022 年第 2 期.

【12-13】PWC普华永道和光大银行.《商业银行数据战略白皮书》2021年11月.

【14】邱锐.吴风.“数据之治”推进“中国之治”. 

http://www.qstheory.cn/llwx/2019-12/27/c_1125394656.htm.

【15】骆光明等. 《数据链:信息系统连接武器系统的捷径》.国防工业出版社.


引用其他机构的数据均在文中标注。



专家点评




“数利”比肩70余年的现代水利,非常具象地说明了数据要素想要真正促进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将面临着要素工程化、制度体系化、市场一体化等诸多关卡。


“数利”的实践作用


“数利”是个复杂且具有空间特性的工程体系构建。从理论实践角度提出了数据要素的关键路径,也从城市、行业的两端明确了横纵发展面。但是,有三个关键点需要特别强调:


1、制度保障跟进:数据在社会体系和市场体系中的产生和应用需要明确且严格的法规制度、条例要求。数据每天源源不断的产生,数据原生合法是数据要素形成的关键。


2、数据意识牵引:要素经济体系的形成必然需要产业体系的重构,各行业的数据经济意识决定了我国数据要素化进程的关键。各行各业的管理要求需要尽快策划,让行业内主体快速形成被动关注。


3、“数据穿衣”落地:数据不应该是裸奔入场。我们需要快速找到数据,赋予数据外衣,并把它圈定到橱窗中,才能形成全社会的数据要素基本面。也是释放数据动能的基础工程。数据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到。


数据“唯动释能”


现阶段,数据动能并未有真正的实战体现。构建数据流通安全路网是数据流通的关键。我们需要的是包含主干、支路、毛细、枢纽等多级、多形态的流通路网,配套政府的规则体系。让数据实现真正的流动,才能探索其价值的潜力。 在路网的构建是否遵循最小单元化配合其顶层设计自下而上,还是从自上而下进行分层战略实施,需要进一步商榷和动态调整。


总之,“数利”提供了一套非常好的理论实践架构,在实施路径上应充分发挥社会智慧和行业能量,提供更多的市场空间。







了解更多内容请扫码关注


1.jpg